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 -> 新闻动态 -> 正文

国贸系强力推进校企合作,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

发布日期:2013-10-27  作者:  点击量:

校企合作渗透于高职教育的方方面面,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之中。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、课程与教材的开发建设,到教学实施、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等主要环节都要始终贯穿校企合作、多方位实施工学结合。 
一、我系校企合作开展情况
国贸系始终高度重视并扎实推进校企合作工作。上个学期初,我系就积极开拓实训基地,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途径。就如何加强校企深度融合、拓宽学生实习就业渠道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企业的领导进行了充分的协商与讨论。陆续开拓了北京、青岛、威海、济南、泰安20余家专业实训基地,并开展现场教学等教学改革,收到了良好成效。
6月份开始,针对10级毕业生和11级实习生,国贸系先后举办了3场有针对性的高标准校园招聘会,吸引了诸多行业名企前来,既为学生提供了与用人单位面对面双向选择的机会,又进一步推进了校企合作的进程。

1013-16日,系领导和专业老师分别赴威海、济南看望了11级实习学生,与酒店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了交流,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;同时,与酒店总经理探讨校企深度合作的新模式;同时,附上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,请酒店管理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,使人才培养更加切实可行,实现学校和岗位的零距离对接。

二、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
我系校企合作拟分为三个梯度,三个步骤,三个环节,由点带面全面推进。
三个梯度:根据我系专业设置的现状,分析各专业的特点,校企合作首先从旅游管理专业开始,辐射工商管理、市场营销、国际贸易等专业,最后带动会计电算化、财务管理专业,全面推进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。
三个步骤:首先,面向社会开展校企合作调研,选择已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,深入了解合作企业的需求,主动为企业服务,在为企业的服务中构建校企合作基础。同时,吸收校企合作方面的典型经验,积极寻求新的合作企业,拓宽和企业的合作渠道与途径。在此基础上,全方位推进校企合作,系统整合学院校企合作相关资源,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,实施双进工程,校企合作开发课程,合作开发教材,加强沟通协调,搭建工学结合、校企深度融合的管理平台,实现校企合作的科学管理。最后,统筹协调各专业及资源,与企业全方位开展合作育人工作,积极开发和管理顶岗实习工作,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,形成“人才共育、合作共赢、成果共享”的校企合作模式,真正实现校企生“互惠共赢”。
三个环节: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融入三年的培养方案中,开展学习中、学习后和毕业前三种形式的合作。建立观摩见习、模块实训及顶岗实习的三个层次及专业认知教学、专业基本技能训练、毕业综合实习的三步递进式且不断线的合作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。大一进行两周的社会认知与职业体验实习,以到企业进行现场教学为主;大二进行4-5个月的专业基本技能顶岗训练,专业教师带队指导,解决了学生思想不稳定,专业知识不足等问题,也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;大三下学期,进行毕业综合顶岗就业实习,以学生自由实习、双向选择为主,与就业相结合,以上三个阶段形成点面结合的职业能力螺旋上升格局。
三、措施
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采取以下措施推进校企合作,增强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。
一增强专业的核心竞争力,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趋同点。
全面加强内涵建设,树品牌、创特色,打造优秀教学团队,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,积极参与行业企业的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,奠定校企深度、持久合作的基础。
二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,向企业输送适销对路的人才。
培养企业实用、急需和满意的优秀人才是高职院校吸引企业校企合作的最大动力。我系通过各种渠道,广泛开展社会调研,了解企业、行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和建议,引导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,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忠诚度较高的实用型人才。
三提高社会服务能力,增加对企业的吸引力。,
我系将组建各专业、各领域的技术创新团队,通过技术咨询服务、课题攻关、联合开发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、智力支撑,解决企业在生产、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,形成紧密型的合作关系,增强对企业的服务力和贡献力。
四挖掘校企合作的深度,多形式开展校企合作。
进一步挖掘校企合作的内涵。通过企业在学院设立项目工作室、企业文化体验中心实现工学交替“双主体”“校中店”教学改革模式,实现专业的共建共管。

校企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,涉及学校内外的诸多因素。因此,必须把校企合作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,必须融入到教学实践过程和教学管理过程之中,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办法,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管理制度。国贸系将不断探索、实践校企合作的实施路径,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各自的优势,形成强大合力,真正实现校企生三方的互利共赢。